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

第四章 不只是您,過敏正全大球流行

 (點擊上方圖片進入王群光自然診所官網)

王群光自然診所: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71號10樓
諮詢電話:886-2-23671086
LINE ID:0919730053
 Wechat ID: a0919730053
  1. 人體過敏歷史之試金石
醫藥之父希坡克拉底,是最早記錄食物可引起過敏的一位,他發現牛奶可能引起胃部不適及蕁麻疹,使一直以來被視為營養聖品的牛奶地位開始動搖。
西元二百年,嘉倫(Galin)描述了一樁對羊奶過敏的病例;一六七九年,威利斯(Willis)發現酒的攝取可能導致氣喘快速發作;二十世紀初,施洛斯(Shioss)從幾個病患中,發現食物過敏與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病之間有強的關;一九二○年代初期,杜克(Duke)在發表醫學報告中指出,食物攝取與膀胱疼痛、梅尼艾氏症候群(Menieres syndrome)、結腸炎、腸胃不適、腹瀉等皆有所關聯;不久之後,瓦瑟(Walzer)與其同事在實驗中清楚地證明,被攝取的食物抗原如何穿透胃壁,由血流運送到皮膚的Mast細胞;到了1930年代,瑞科(Rinkel)發現食物過敏的發作時程較長較慢,與典型立即過敏反應有所不同,此為慢性過敏與急性過敏學說之先驅。這些醫學前輩的研究與發現,皆為科學化的可信實證,對於人類過敏的成因切出了重要的關鍵點。
二、台灣過敏患者劇增

台灣過去二十多年來,過敏性疾病的人數呈現快速成長的趨勢。按公共衛生統計資料,患有過敏性鼻炎之國小學童,1985年為7.8%,十年後1994年激增至33.5%;成人則是由13%增長至15%。患有過敏性氣喘之國小學童,由1973年之1.3%,到1994年成長十倍達10.79%2002年更高達19%
以下是最近28年來台北市學童過敏疾病增加情形(謝貴雄教授)
過敏性疾病
1974
1985
1991
1994
2002
氣喘病
1.30%*
5.08%
5.80%
10.79%
19.0%
過敏性鼻炎
7.84%
20.67%
33.53%
異位性皮膚炎
1.43%
1.23%
3.84%
5.82%
蕁麻疹
2.32%
2.30%
6.79%
6.92%
*年齡7~15歲,男女平均值
整體而言,在台灣地區過敏性疾病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率極高,約達總人口的30%以上的疾病,每三個人就有一人受過敏疾病困擾。
然目前過敏人口統計皆偏重急性過敏原(IgE)引起的過敏疾病,如果把慢性食物過敏(IgG)的學童和成人均計算在內的話,統計結果將會更為驚人,台灣2300萬住民中,罹患輕重急慢性過敏者,可能超過600萬人。
另外還有許多慢性病亦因過敏而起,但未被列入過敏之人口數字中,因此實際上的過敏患者,比率其實更高更普遍。
三、過敏全球大流行
全世界各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,過敏人數字皆呈成長趨勢,過敏不只是溼熱台灣的專利,而是全球文明國家共同的醫療保健議題。
到底有多少兒童受異位性皮膚炎的困擾呢?依據調查,在歐洲、美國、日本等先進國家,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(prevalence)大概是1020%。主要是在兒童期發病,25%會在一歲前發病,75%會在七歲前發病,20歲以後發病的低於2%
目前較常用的研究方式ISAAC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Childhood),1999年一群學者針對56個國家,總共25萬名67歲及45萬名1314歲兩組學童進行調查。67歲這組兒童的罹患比例,由伊朗的低於2%到日本及瑞典超過16%以上; 1314歲組的比例,由阿爾及利亞的1%到奈及利亞的17%
長庚兒童醫院也曾在2002年以同樣方式調查台北市6,000多位兒童,異位性皮膚炎在67歲組為10.6%1314歲組為7.4%
為何盛行率在不同國家有相當不一的結果,目前無法完整解釋,不過,異位性皮膚炎不再是區域性疾病,而是全球性的流行疾病。
隨著人類文明都市化發展的結果,生活中最大的改變在於飲食內容與居住環境。
回顧農業社會,吃的是自家栽種的新鮮食物,食品工業不發達,加工食品少,飲食內容會隨著生產季節而自然更換。以採集食物為生的部落居民,能找到什麼就吃什麼,吃的是依照時令生長的蔬果、昆蟲,偶而捉到動物打打牙祭,很難有機會天天吃同一種食物。他們不但是「食物輪替攝取法」的實踐者,也符合有機(野生)、粗食(初食,未加工)、高纖、雜食的健康飲食原則。
因為當時缺少機械,無法研磨加工作成複雜的食物,所以加工食品、防腐劑、色素、合成香料、甘味料、人工合成清潔劑等現代人自認為文明享受的物質,過去的人都沒有,頂多使用天然、簡易的替代物質,反而塞翁失馬,鮮少罹患過敏疾病。
當時代進入工業化社會,人口集中,冷藏、冷凍及各種加工食品的出現,使城市人的食物取得容易,大部份人都是「慣性攝食者」,偏好吃自己喜歡的食物。少樣化、慣性化的飲食習慣帶來極大的過敏漏洞,如牛奶及蛋,這兩種名列容易導致慢性食物過敏名單上的冠亞軍,幾乎成了城市人天天早餐必備的食物。
如伊朗的異位性皮膚炎學童少於2%,日本、瑞典則大於16%即為實例;文明發展度愈高的國家,因為飲食方式與生活環境的特質,往往過敏情況愈嚴重。
四、慢性過敏比急性過敏及患者更多
前述的過敏人數統計偏向注重與IgE有關的第一型過敏反應,至於第三型的延遲性食物過敏則普遍被忽視,茲將急慢性過敏比較如下:
急慢性之分
急性過敏(T淋巴球失衡症)
慢性食物過敏(腸漏症)
引起過敏反應所需時間
數分鐘或2小時以內
2小時以上,14
引發過敏有關之免疫球蛋白(Ig, Immunoglobulin)
IgE(佔免疫球蛋白總量之20%)
IgG(佔免疫球蛋白總量之80%,最有診斷價值的免疫球蛋白)
過敏反應類型
第一類型:立即的過敏反應(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)
第二類型:細胞毒性反應
第三類型:抗原-抗體免疫複合體反型
機轉
過敏原跟已經附著在肥大細胞上的IgE抗體結合,刺激肥大細胞釋出組織胺
抗原-抗體免疫複合體附著在淋巴球上使細胞釋出毒性物質如cytokines
症狀
流鼻水、打噴嚏、皮膚癢、蕁麻疹
全身各種器官或系統的慢性食物中毒症狀
基本肇因
第一型淋巴球Th1與第二型淋巴球Th2之不平衡,(即Th1Th2
腸漏症:腸黏膜破損,未分解成小分子的食物滲入血液中,造成過敏之炎症反應,也可以看成是一種慢性食物過敏原中毒。腸漏痊癒後,再吃同樣食物並不會引起身體不適。

 (點擊上方圖片進入王群光自然診所官網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